2021-10-29
0.42英寸OLED图形液晶显示器 0.49英寸 OLED显示器,SSD1306BZ ,14PIN 1.2寸 390*390 OLED显示屏 1.54英寸OLED,128×64,SPD0301ZD IC,24PIN 色转换法(光色转换法) 就是在蓝色发光层中加入能量转移的中心,使短波长、能量较大的蓝光以能量转移方式,转换成其他颜色的光,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与技术开发上比较容易,只须先产生一个发光效率、色纯度极佳的蓝光,否则经过能量转换后,整体的发光效率会很差。 首先制备发白光或近于白光的器件,然后通过微腔共振结构的调谐,得到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然后再获得彩色显示。 采用堆叠结构 将采用透明电极的红、绿、蓝发光器件纵向堆叠,从而实现彩色显示。 OLED的封装技术 对水和氧极为敏感,因此封装技术直接影响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 封装技术 主要有3种技术: 金属盖封装、玻璃基片封装,薄膜封装。 吸水材料 OLED器件对氧气的透过率要求很严格。 水气来源有两种: 经由外在环境渗透进入器件内; 或是在OLED工艺中被每一层物质吸收的水汽; 为了减少水汽进入组件或排除由工艺中吸附的水汽,一般最常用的物质为吸水材料, 干燥剂和干燥片通过贴附在封装玻璃基片的内侧以吸附器件内部的水分。 封装工艺流程 水氧浓度控制和封装压合OLED器件封装过程中水氧浓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必须在水氧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完成。水氧浓度控制是通过N2循环精制设备完成的。在压合过程中,要控制UV固化胶的高度和宽度,使封装腔室内的压力合适,以避免封装后器件产生气泡的现象。 POLED的制备工艺 旋涂法 将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滴加在基板上,甩胶,蒸镀电极。简单,膜层均匀无针孔,易于大面积器件 喷涂(int-jet) 喷墨方式制作三基色象元,易于实现彩色和全色显示工艺简单 浸取法 印刷法 器件的封装 器件的有机材料和金属电极遇到水汽和氧气发生氧化、晶化等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失效,必须封装、环氧树脂对器件封装,添加分子筛吸湿等。 OLED的工作特性 发光颜色 有机和聚合物发光颜色的特点: 发光颜色覆盖从紫外到红外整个波段。只要改变发色团的化学结构或发色团上取代基种类和位置,就可实施颜色调控;色纯差。有机和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一般都是宽带光谱,谱峰的半高宽度大约在100~200nm之间,这是有机分子的振动能级与电子能级互相叠加的结果。相对于无机发光材料,色纯度要差的多;形成基激复合物和发生能量转移。 OLED器件的效率 内量子效率:激子复合产生的光子数 / 注入的的电子空穴对数 外量子效率:射出器件的光子数 / 注入的的电子空穴对数 从OLED的工作过程可以得到其外量子效率可以表示为 影响OLED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取决于电荷的平衡注入。 为提高OLED的量子效率,由阳极注入有机发光体的空穴数应和阴极注入的电子数相等。 载流子迁移率。 载流子从注入到复合有一个沿电场方向的迁移扩散过程,为了提高形成激子的效率 ,正负载流子的迁移率都应该较大,并且两者相差较小。 激子辐射衰减效率。有机发光材料的ph可以达到80%~100%,而聚合物发光材料的ph一般在达到20%左右。 单态激子形成概率。 在通常情况下,电子被空穴束缚,每产生一个单重态激子同时产生3个三重态激子,因此即使注入到器件的电子全部被空穴束缚,且全部的单态激子均辐射产生光子,25%将是OLED的极限量子效率。由于三重态激子的跃迁受量子自旋守恒定律的限制,不能发光,75%的激子白白被热耗掉。 能量转移。 当两种发色团并存时一种发色团的激发态可以将能量传递给另一种发色团使之激发。对于前一种激子,这是“淬灭”;对于后一种发色团,这是额外的激发,因而使其发光效率大幅度提高。 提高发光效率的措施: 1、选择合适电极和有机层材料,提高载流子注入效率和均衡程度。 2、采用薄膜结构和载流子传输层提高两种载流子的迁移率,并且使两者相差较小。 3、改善器件的界面特性,提高器件的量子效率。 4、利用能量转移提高发光效率。 5、开发三线态电致发光材料。 寿命和失效机制 测量元件寿命的方法,是在元件维持一恒定电流的条件下,测量从初始亮度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 对寿命进行比较的最佳参量是亮度和半亮度寿命的乘积。据报道,该量值对使用寿命最长的器件是:绿光为7000000 hr·cd/m2;蓝光为300000 hr·cd/m2;红橙色为1600000 hr·cd/m2。 OLEDs失效的表现形式: 1、恒定电流工作条件下,亮度、效率逐渐下降。 2、OLEDs在一定湿度、温度的大气环境中存放一定时间,发光亮度、效率衰减直至发光消失。这一过程体现出的是OLEDs的存贮寿命。 3、不管是存贮,还是工作,所有失效的OLED都出现大量的不发光区域——黑斑。 OLED失效机制 短路现象 由于有机薄膜不均匀致密,从而有贯穿有机层的微型导电通道形成。 黑斑的形成 1、热效应——有机薄层的热不稳定性导致了黑点的形成; 2、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化学不稳定性——有机分子易受到氧和水的侵蚀,丧失发光能力; 3、金属阴极的不稳定性——金属阴极被氧化; 4、金属阴极有机层界面处化学反应——水、氧和铝三者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微量气体,造成金属阴极从有机层剥离开来。 杂质的影响 杂质是捕获载流子和激子非辐射衰减(生热)的中心,又可以引起内部电场的局部畸变,因而是器件老化和蜕变得重要原因。 元件的衰变 有机材料元件衰变可分为三种: 1、热衰变。Tg可以作为其热稳定性的依据。Tg低的材料在室温下容易结晶。 2、光化学衰变。有些有机材料,在光照射下不稳定,发生了光化学反应。 3、界面的不稳定。OLED器件中有三种界面:ITO/有机层;有机层/有机层;金属/有机层。有些有机材料在其它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上的粘附性能很差。 无机材料元件衰变可分为两种: 1、 ITO的表面污染。器件中的ITO表面必须没有有机杂质。表面遗留物会导致工作电压升高,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 2、阴极的腐蚀。阴极腐蚀是最常见的导致器件衰变的原因。如果封装得不好器件就会出现被氧化的黑点。 3、寿命和失效机制 解决OLED器件的寿命和稳定性问题的调控环节 ITO薄膜质量和清洗方法的控制 1、 ITO玻璃的选择 阳极界面漏电流和器件串绕等现象与ITO薄膜的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器件的寿命和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ITO薄膜的质量。其中有ITO薄膜的平整度,结晶性,择优取向特性,晶粒大小,晶界特性,表层碳和氧含量以及能级大小等。 2、ITO辅...
查看更多